英问题裁判又添涉赌新罪名 本人申辩:只是开玩笑!

admin 足球专题

英伦裁判涉赌风波再起 辩称“玩笑话”难掩纪律危机


英国足坛再次因裁判纪律问题陷入舆论漩涡,一名曾多次卷入争议判罚的资深裁判,因涉嫌与赌博集团存在非常规联系被职业赛事纪律委员会调查,令人咋舌的是,面对指控,该裁判竟辩称其争议言论“仅是私人场合的玩笑话”,试图淡化事件的严重性,这一回应不仅未能平息质疑,反而引发了对裁判群体职业操守的更广泛讨论。

涉赌指控:从阴影到台前
据英国《竞技报》披露,此次调查始于一场英冠联赛的异常投注数据,某博彩平台监测到比赛中关于“特定判罚次数”的投注额骤增,且资金流向与涉事裁判的社交圈存在间接关联,经初步核查,纪律委员会发现该裁判与一名已被列入“体育禁入名单”的博彩中介多次通话,其中部分对话涉及比赛判罚倾向的隐晦表述。

更令人担忧的是,调查人员在该裁判的电子设备中发现了其参与非官方竞猜游戏的记录,内容涵盖其本人执裁的赛事,尽管金额较小,但此类行为直接违反了国际足联与英足总关于“裁判不得以任何形式参与足球竞猜”的明确规定,对此,涉事裁判承认参与“趣味竞猜”,但坚称“从未利用执裁权限牟利”,并强调其言论“仅是朋友间的调侃”。

“玩笑”背后的制度漏洞
英足总裁判委员会主席玛莎·威尔逊在公开声明中指出:“无论当事人如何辩解,裁判与博彩行业的任何非公务联系均属越界,所谓‘玩笑’在纪律层面毫无辩护效力。”她同时透露,近三年来,英国各级足球联赛已处理类似事件11起,其中6起涉及职业裁判。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的主角此前已因判罚争议多次被球迷投诉,2023年,其在一场英甲升级附加赛中判罚的争议点球,曾引发俱乐部官方抗议;2024年初,又因在直播采访中调侃VAR(视频助理裁判)决策流程遭到内部警告,屡次踩线的行为模式,折射出个别裁判对职业红线的漠视。

行业震荡与改革呼声
事件曝光后,包括前英超名哨韦伯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发声呼吁改革,韦伯指出:“现有裁判培训过于聚焦技术能力,而职业道德边界的教育明显不足,当裁判开始认为‘与博彩人士聊天无伤大雅’时,制度已经出现危机。”

英问题裁判又添涉赌新罪名 本人申辩:只是开玩笑!

博彩监管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英国体育赛事涉赌违规案例同比上升17%,其中足球领域占比高达63%,专家认为,社交媒体时代裁判与外界互动的复杂性加剧了监管难度,曼彻斯特大学体育治理教授肯德尔分析:“裁判的私人通信、网络言论均可能成为利益输送的掩护,纪律准则需明确将‘意图试探’纳入违规范畴,而非仅惩处已成事实的舞弊。”

全球镜鉴与本土行动
纵观国际足坛,裁判涉赌问题并非孤例,2022年,德甲一名边裁因向亲友泄露首发名单被终身禁赛;2024年初,意大利足协更是出台新规,要求裁判定期提交个人银行流水以备抽查,反观英国,尽管英足总于2023年升级了裁判背景审查机制,但针对“软性违规”(如不当言论、灰色地带的社交活动)仍缺乏有效制约。

英问题裁判又添涉赌新罪名 本人申辩:只是开玩笑!

涉事裁判已被暂停执裁资格,最终裁决将于下月听证会后公布,若指控成立,其可能面临三年以上的执业禁止,英格兰职业裁判协会承诺将开展新一轮职业道德培训,并考虑引入“匿名举报人保护机制”,以强化内部监督。

尾声:绿茵公正的守护者何以自持?
从雷丁俱乐部主帅公开质疑“某些判罚仿佛预设剧本”,到球迷在社交媒体发起“清洗裁判队伍”话题,此次风波再度警示:裁判群体的公信力是足球运动的基石,当一位执法者用“开玩笑”为涉赌嫌疑开脱时,伤害的不仅是单场比赛的公平,更是整个体育精神的价值内核。

正如《卫报》评论所言:“裁判的黑衣不应成为规避监督的保护色,哨声的权威永远建立在公众信任之上。”如何通过制度革新与文化重建,让裁判在技术精进之外更恪守职业贞洁,已成为英伦足球无法回避的命题。

0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