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于市中心体育馆举行的区域赛第一阶段突然迁移至新落成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赛程时间也从原计划的周末改为工作日晚间,这一变动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突如其来的赛事调整通知在体育圈内掀起波澜,原定于本周末举行的区域赛第一阶段比赛,不仅更换了举办场地,就连开赛时间也作出了重大调整,许多已经做好观赛准备的观众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疑惑。
01 突发变更,观众与选手双双困惑...
在最新一届国际击剑联合会世界杯分站赛中,中国女子重剑队表现出色,成功斩获团体项目银牌,这一成绩不仅标志着中国击剑实力的回归,更意味着队伍已基本锁定2024年东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从小组赛到决赛,中国姑娘们以坚韧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术执行力,展现了亚洲击剑强队的风范。
本次比赛于上周在法国巴黎举行,吸引了全球顶尖选手参与,中国女子重剑队由孙一文、林声、朱明叶和许安琪等多名经验丰富的运动员组...
北京某军事训练基地,一群特殊的“新兵”正在烈日下进行队列训练,他们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即将代表国家出征国际赛场的击剑运动员,为期十天的封闭式军训不仅锤炼了队伍的纪律性,更凝聚了团队战斗力,为奥运备战注入全新活力。
“通过军训,我们学会了如何将军人的坚韧意志运用到日常训练和比赛中。”男子花剑主力队员张博文在结营仪式上分享感受时说道,他的手掌因长时间持剑训练而生出老茧,如今又增添了握枪磨...
在职业体育的璀璨星河中,有些名字或许不曾频繁出现在头条,却以坚韧和执着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储石生,一位在职业联赛中征战整整十年的老将,便是这样一位人物,从青涩新秀到队中坚力量,他用脚步丈量梦想的距离,用汗水浇灌成功的花朵,他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瞬间,却以踏踏实实的每一步,诠释了体育精神的真谛——坚持、专注与成长。
储石生的职业生涯始于2015年,当时他作为一名年轻选手加入职业联赛...
文/体育周报记者 李梦
2025年7月,盛夏的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内,中国青少年击剑公开赛现场气氛凝重,女子花剑U14组别决赛正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14平,看台上鸦雀无声,所有目光聚焦在剑道上那两个身着白色防护服的身影。
其中一位身材修长的少女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面罩,裁判一声令下,她突然启动,一连串流畅的进攻步法如行云流水,最后以一记精准的刺击命中对手有效部位,电子裁判器亮起...
2025年3月18日,北京朝阳区击剑训练中心内,一位白发老者身穿雪白击剑服,手持重剑,步伐稳健地踏上剑道,金属碰撞声清脆响起,他连续几个弓步突刺,动作凌厉如风,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位年届七旬的老人,他就是王德顺——中国首位以70岁高龄正式注册参加国际击剑赛事集训的运动员,面对即将到来的世界年长组击剑锦标赛,他的眼中闪烁着二十岁少年般的光芒:"我的目标很明确——参加世锦赛,站在国际赛场上为国...
2019年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在赛制全面改革的背景下拉开帷幕,这项被誉为“国内规模最大、参与度最广”的击剑赛事迎来了自创办以来最大幅度的一次规则调整与模式创新,新赛制下,赛事组织、分组方式、积分规则及竞赛流程均发生显著变化,引发运动员、教练、家长及行业观察者的广泛讨论,经历数站分站赛与总决赛的实践检验,这一联赛的口碑究竟如何?
赛制改革:从“求量”到“提质”的转型
2019年之前的击...
在大多数人选择安享晚年的年纪,七十岁的陈德昌却手握长剑,在剑道上挥洒汗水,每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这座城市时,他已然穿戴整齐,开始每日雷打不动的训练,他的故事不是关于衰老与放弃,而是关于坚持与追梦——即使在古稀之年,他依然执着地朝着一个目标前进:站上世界击剑锦标赛的舞台。
"年龄只是数字,不是界限。"陈德辉说着,利落地做出一个进攻姿势,退休前是一位机械工程师的他,十年前偶然接触击剑...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全国各地的击剑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迎来十周年盛事,这场为期三天的赛事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盛宴,更是一次关于坚持、成长与梦想的集体回忆。
十年磨一剑,联赛铸就梦想舞台
2015年,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作为国内首个面向业余击剑爱好者的全国性赛事悄然诞生,谁都不曾想到,这个起初只有几百人参与的赛事,会在十年间发展成为拥有上万名注册选手、覆盖全国三十多...
2019年国际青少年击剑公开赛于近日圆满结束,这场汇聚全球青年击剑精英的赛事在激烈而友好的氛围中落下帷幕,来自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青少年选手齐聚一堂,在花剑、重剑和佩剑三个项目中展开角逐,比赛不仅展现了青少年运动员高超的竞技水平,更体现了击剑运动的文化魅力与体育精神。
本届赛事主办方在组织工作上表现突出,从场地布置到赛程安排均体现出专业水准,比赛采用国际击剑联合会最新规则,并...